数据安全技术、产品和服务创新是支撑数据安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,是提升产业链、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基础。
《意见》明确,加强核心技术攻关,构建数据安全产品体系,发展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特色需求的精细化、专业型数据安全产品,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和工具包。同时,布局新兴领域融合创新,加强第五代和第六代移动通信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、车联网等领域的数据安全需求分析,推动专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创新研发、融合应用。
提升产业创新能力,应鼓励和支持创新技术产品在典型场景深入应用。需加大数据安全重大科研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支持力度,重点支持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的研发、产业化以及应用示范。针对政务大数据平台、城市数据中台、“东数西算”工程、数据交易所等典型场景,鼓励和支持创新技术产品深入应用,推进数据安全咨询、测评和培训服务业务广泛开展。
IDC《隐私计算全景研究2022》报告指出,随着隐私计算在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,接入跨领域、新场景、更多数量的数据参与方,就注定需要区块链作为信任底座协调参与方间的信任。
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有机结合,能够使原始数据在不出域的情况下,实现多节点之间的可信协同计算和数据隐私保护,发挥出“1+1>2”的价值——协作流程由智能合约驱动,数据流转由隐私计算引擎来解决,在数据加密或者不透明状态下完成计算和分析;通过区块链技术确权、登记和交易共识。
如今,区块链+隐私计算一体化的技术方案,也大量应用在新型数交所中。
比如近日成立的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(简称“杭数交”),重组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,一大批国资控股的企业陆续踏入了数据要素市场。
不难发现,数据要素市场存在不同主体,但在数据采集、分类、脱敏、流通、利用等各环节中都会遇到安全合规、数据确权、隐私保护等难题,这也为技术先行提供了现实基础。
三、行业展望
《意见》提出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,分两个阶段明确发展目标。到2025年,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,产业规模迅速扩大,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%。到2035年,数据安全产业进入繁荣成熟期。